時間 : 2024-12-20
為了保障居民的居住條件,同時為了可以方便后續的生活,所以完善的居住區都會配備一系列的周邊保障設施,包括教育、醫療衛生、商業服務機構等等。而且有些高水平的居民小區還會額外設置游泳池、體育場、青少年活動站等等來提升大家的生活質量。那么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些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介紹、標準舉例方面的知識吧。
一、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有哪些
居住區、居住小區或居住組團內,必須有良好的公共設施配置,否則會出現諸多不便和其他問題。居住區內要配置以下公共設施:
a.教育-包括托兒所、幼兒園、小學、中學等。
b.醫療衛生-包括醫院、診所、衛生站等。
c.商業、服務-包括食品、菜場、服裝、棉布、鞋帽、家具、五金、交電、眼鏡、鐘表、書店、藥房、飲食店、食堂、理發、浴室、照相、洗染、縫紉、綜合修理、服務站、集貿市場、摩托車、小汽車、自行車存放外等。
d.文化、體育-包括影劇院、俱樂部、圖書館、游泳池、體育場、青少年活動站、老年人活動室、會所等。
e.金融郵電-包括銀行、儲蓄所、郵電局、郵政所、證券交易所等;
f.行政管理-包括商業管理、街道辦事處、居民委員會、派出所、物業管理等。
g.市政公用-包括公共廁所、變電所、消防站、垃圾站、水泵房、煤氣調壓站等。
h.其他-包括居住區內的街道的工業、手工業等。
二、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準
居住區規劃是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,根據計劃任務和城市現狀條件,進行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綜合性設計工作。它涉及使用、衛生、經濟、安全、施工、美觀等幾方面的要求。綜合解決它們之間的矛盾,為居民創造一個適用、經濟、美觀的生活居住用地條件。
居住區規劃主要包括的內容有:
(1)根據居住區規劃設計任務書的要求,確定規劃用地位置及范圍;
(2)確定人口和用地規模;
(3)按照確定的居住水平標準,選擇住宅類型、層數、組合體戶比及長度;
(4)確定公共建筑項目、規模、數量、用地面積和位置;
(5)確定各級道路系統、走向和寬度;
(6)對綠地、室外活動場地等進行統一布置;
(7)擬定各項經濟指標;
(8)擬定詳細的工程規劃方案。居住區規劃應符合使用要求、衛生要求、安全要求、經濟要求、施工要求和美觀要求等。
居住區的規模包括人口及用地兩個方面,一般以人口規模作為主要的標志。
居住區的規模主要受以下一些因素決定:
①公共設施的經濟性和合理的服務半徑。配套設置居住區級商業服務、文化、教育、醫療衛生等公共設施
的經濟性和合理的服務半徑,是影響居住區人口規模的重要因素。所謂合理的服務半徑,是指居民到達
居住區級公共服務設施的放大步行距離,一般為800~1000,在地形起伏的地區可適當減少。
②城市道路交通方法的影響。現代城市交通的發展要求城市干道之間要有合理的間距,以保證城市交通的
安全、快捷和通常。
③居民行政管理體制方面的影響。居住區的規模與居民行政管理體制相適應或相結合,這是在我國社會主
義制度下居住去規劃的一個重要特征,也是影響居民區規模的另一個因素。
④住宅的層數對居住區的人口和用地規模都有很大的影響。
此外,自然地形條件和城市的規模等因素對居住區的規模也有一定的影響。
居住區規模結構的基本形式
規劃結構有各種組織形式,基本的形式有:
①以居住小區為規劃基本單位來組織居住區,具體地說,居住小區的規模一般以一個小學的最小規模為其人口
規模的下限,而小區公共服務設施的最大服務半徑為其用地規模的上限。
②以居住組團為基本單位組織居住區,這種組織方式不劃分明確的小區用地范圍,居住區直接由若干住宅組團
組成,也可以說是一種擴大小區的形式。其規劃結構的方式為:居住區—住宅組團。
③以住宅組團和居住小區為基本單位來組織居住區,其規劃結構方式為:居住區—居住小區—住宅組團。
居住區規劃設計主要文件:
(1)規劃設計任務書
(2)用地現狀圖
(3)規劃總平面圖
(4)功能分區分析
(5)交通組織分析
(6)環境規劃及設計
(7)配套設施建設
(8)施工圖
(9)施工許可證 設計許可證 用地許可證等相關政府文件
居住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有很多,我們可以根據用途定位方面的不同加以區分,比如上文提及到的教育、醫療衛生、商業服務機構中就有托兒所、幼兒園醫院、診所、食品、菜場等等設施的身影,而且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影劇院、俱樂部、圖書館也是可以額外加分的項目。有意向購置房產的朋友不妨參考這些設施的完善性入手分析,選擇各方面表現不錯的居住區。
上述內容來自用戶自行上傳或互聯網,如有版權問題,請聯系zxcq@corp.to8to.com 。
發表評論